感恩 感動 感慨
感恩公司給我和其他同事機會參加《智慧農業(yè)與智能裝備成果、技術交流大會暨投資合作對接會》,此行南京收獲滿滿。
感恩此行南京能夠和專家、同行業(yè)大咖能近距離接觸。讓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,豁然開朗的感受,驚嘆不已的感嘆!
.jpg)
首先聆聽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演講,有兩點見聞:
一、中國智慧農業(yè)的現狀:
農業(yè)傳感器終端、農機智能裝備,農業(yè)軟件,比歐美日本等,整體比較落后,國際競爭力薄弱。
二、中國智慧農業(yè)現存的問題:
數據采集終端設備成本高,智能化程度低,實用性和穩(wěn)定性低,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(huán)(數據~決策~措施)
總結的一句話就是:表演性、展示性、觀賞性大于解決農業(yè)實際問題;
我總結出三個核心:
一、落地:落地式的研究。如何能降本增效,讓農民能夠用得起,用得好。
二、決策系統(tǒng)的重要性!智慧農業(yè)不是在現場布設傳感器,數據采集后顯示在大屏就完事,這叫農業(yè)物聯網,不叫智慧農業(yè)。所謂“智慧”就是要通過數據分析,形成決策系統(tǒng),來指導農民解決農業(yè)生產中的實際問題。不斷的循環(huán),形成一套“閉環(huán)”;
三、發(fā)展智慧農業(yè),不只是重視硬件設備的開發(fā),更要加強和重視軟件研發(fā)。
中國智慧農業(yè)同行成果展示和案例分享的總體感受就是:百家爭鳴,百花齊放,真正的看到了“天,地,空”的概念是如何落地應用的。科技一定是要走在人的前面的,科技到落地,一定需要一個過程,需要一個場景。
此次展會,遙感技術成為主流,甚至已經做得相當成熟和成果。如,中化農業(yè)、極飛,麥飛、佳格、商湯,愛科農,精禾等。
.jpg)
我總結遙感的應用:天氣預報,出苗率統(tǒng)計,長勢分析,物候期監(jiān)控,農事提醒,病蟲害預警,精準用藥,病蟲識別,灌層水分,氮素含量,產量估產,真的是大開眼界、驚嘆不已呀!
高空衛(wèi)星遙感,低空無人機遙感,分別對應了,“天”和“空”;“地”則指地面裝備,如智慧農機,水肥一體化,包括云飛的四情檢測等,
農機和水肥:通過智慧農機解決未來誰來種地的問題,機器代替人力!
噴藥機器人、采摘機器人等代替人工,解放勞動力,讓我們耳目一新!不努力機器人就會取代我們的哦!
此行南京,非常感動!也特別感謝!
.jpg)
和領導三天的朝夕相處,機會還是很難得的。三天和領導早出晚歸,展位上,客戶很多,周總一直堅守第一線,為客戶熱心講解,對接,甚至顧不上吃口飯菜;還是那句老話,哪有什么歲月靜好,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。煙一根接一根,而且還在吃著中藥,深切感受到周總的辛苦和不易。我想,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,周總,李總為代表的公司高層領導們,為了擴展公司對外合作與關系,付出的更多!
在這里,向為云飛平臺發(fā)展、付出的公司領導表示深深的感謝。
感謝了不起的王老師,感謝王老師為我們準備的精美早餐,高檔雞蛋,細心體貼,非常溫暖!感謝王老師一路開車,為周總分擔;我們沒有駕照的,沒摸過方向盤的,是有心無力。
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王老師在場,周總來回一個人為我們開車,那實在太尷尬。想到這里,不由地對輕車熟路游刃有余地駕馭著大奔的王老師,由衷對敬佩;同時,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輕松和快樂!在王老師的提議下,我還還回收了幾雙快餐的筷子,響應了習大大提倡節(jié)約的中華傳統(tǒng)美德!伙食很棒!感恩組辦方的用心安排!感謝明明,一路操心安排住宿,早餐。一起布展,一起打包!感謝生產部主管焦永強對我們打包機器的耐心視頻指導!感謝pmc主管李志旭,幫助我們溝通物流公司!溫暖、友愛的云飛大家庭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!

此行南京我有個人的思考和感慨:真是又興奮又備感壓力,人工智能的時代,5g的時代,又是國家大力扶持和發(fā)展農業(yè)的檔口,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大佬想要進軍農業(yè)領域,如,華為、京東等。華為擁有這很強大的ai研發(fā)應用能力,欠缺農業(yè)的資源,現在也積極的延伸到智慧農業(yè)項目的市場布局。
各大同行科技,都在圍繞“天地空”在各自的領域深耕和挖掘。所以,此次參展增長了見識,也增強了對于農業(yè)的使命感,而不僅僅是一份工作。
同時,云飛,數十年的農業(yè)行業(yè)經驗,我們自身也要有信心,畢竟智慧農業(yè)的范疇,太大了,其實還遠不止,正如展廳的沙盤那樣。
無人飛機,看似飛得更高、看得更遠,但也有這自己的短板--除了進行采集、目前只能在噴灑上實施,很難做到像地面農機,直接進行農事生產。

智慧農機,看似高級,代替人力,但仍需要人的“陪伴”和“監(jiān)護”,現仍不能獨立完成復雜的農事操作。
農林有害生物監(jiān)測預警,是我們的專項,需要我們努力的方向還很遠,路也還很長。
沒有誰能夠將智慧農業(yè),包羅萬象,面面俱到;智慧農業(yè)未來,必定還是要強強聯合,通過不斷的集成合作,打造一個個更加完備的系統(tǒng)。
遙感,各大同行的技術已經不斷在項目中落地。我們從零開始探索,是肯定搞不過的,對于我們,可取的方式就是通過外部合作的開展,同時思考如何集成轉化,和營銷包裝,將其轉化是首選。
云飛的智慧農業(yè)的路還很長很遠!吾將上下而求索!
盧春光
2020年8月26日星期三